11月15日,苹果发布通告,将iPhone 6s Plus、iPhone XS Max两款机型列为“过时”机型。一旦被认定为“过时”产品, 除了无法获取系统更新外,苹果也不会对这些过时机型提供任何维修服务,无论用户是否自费维修。
这种“按时报废”的产品策略对常换手机的朋友没什么影响,但对那些不愿意换手机的“钉子户”来说,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坏消息了。
为何有些品牌盛产手机“钉子户”?
“手机钉子户”指的是长期坚持使用旧款手机而不愿升级换代的用户群体。由于客观(软件不兼容)或主观(用着不卡)等原因,他们往往还用着几年前发布的手机。但很显然,“几年换一次”这样的标准显然过于含糊,所以小雷在这里尝试为大家做一个定义。
根据腾讯营销洞察与益普索发布的《2024年手机行业消费趋势洞察》,超过六成用户购机周期为2-4年(24-48月),其中2-3年更换的消费者更多。 也正因此,小雷这里对“钉子户”机型的定义是发布后超过3年,或更新3代后依旧有大量用户群体的手机。 大家熟悉的小米6、小米8、iPhone 8、iPhone 11 Pro 等手机都可以称作是手机“钉子户”。
而如今,“钉子户”早已不是那些系统支持时间长的手机品牌的“专属称号”,iPhone 13、小米12s、OPPO Find X3、华为 Mate 40、P50,甚至是三星S21和“一大票”用骁龙778G的国产手机。
以iPhone 13 Pro为例,A15仿生芯片强悍的运算能力,即使放在今天也跟得上大部队,只要不是长时间重度游戏,跟iPhone 14、iPhone 15在性能方面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而Pro系列独占的ProMotion自适应高刷新率屏幕,也让iPhone 13 Pro在同价位的新款iPhone面前体现出了独特的竞争力。
当然了,iPhone 13 Pro能成为“钉子户”,也离不开苹果的超长系统更新和iPhone 14、iPhone 15那“像素级”的创新。 小雷敢说,如果不是Apple AI对手机RAM大小提出了最低要求,iPhone 13 Pro还能“再战几年”。
说完iPhone,那该聊聊小米了。小米12s是小米多年前的一款精品机型,它搭载旗舰处理器,加上小米的影像系统逐步完善,拍照表现相当不错。 关键是这款机型价格相对亲民,但性能和体验却没有打折扣。 对于追求高性价比的用户来说,没必要经常换手机,一台小米12s能用好几年依然够用。再 加上MIUI在过去两年内系统更新节奏放慢,不少人就这么坚持下来了。
但说到华为,情况就有些特殊了。华为Mate 40之所以被视为“钉子户”机型,是因为它在当时搭载了麒麟9000芯片,这在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的特殊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对于很多忠实华为用户而言, Mate 40既是高性能体验的象征,也是面对复杂市场环境的特殊“情怀”载体。
至于Pura 70和Mate 60系列,确实延续了华为的旗舰路线。但从“钉子户”角度来看,Mate 40 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出现在华为手机发展遇到困境的关键节点,承载着更深层次的用户情感与市场意义。当然, Mate XT一经上市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重写了华为“高端手机”的市场布局,更让不少Mate老用户有了换机的念头。
“钉子户”变多是手机创新难的结果?
让我们暂时脱离具体的手机品牌,从手机行业的角度看“钉子户”这种现象,在我看来,之所以近两年“钉子户”机型频发, 表面上看是因为用户对新机型兴趣降低,导致旧机型在市场上依然占据大量份额。 但从根本来说, “钉子户”是硬件性能过剩、新机型缺乏突破性创新、用户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首先, 当前的智能手机性能普遍过剩。尽管我们天天说微信支付宝“臃肿”,但即使是几年前的机型也能流畅运行。 当然,在游戏性能上这些“钉子户”和当季旗舰有着不小的区别,但考虑到过去高通旗舰芯片的功耗表现,在不使用外置散热器的情况下, 旗舰与“钉子户”在游戏方面的区别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谁先撞温度墙”上。
另外, 近几年新机型的感知度低的情况,同样促进了“钉子户”现象的蔓延。 高度同质化的外观设计和功能,让新手机缺乏颠覆性的硬件创新,而AI功能的可移植性让部分“钉子户”也能享受到和新手机一样的AI功能,比如三星就面向S23系列机型,推送了一系列“S24专属”的AI功能,进一步削弱了新手机的竞争力。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钉子户”也反映了智能手机市场现阶段遇到的问题。
市场竞争激烈, 功能差异化不足,让手机品牌难以像过去一样,通过小修小补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而在多年的移动互联网建设后,即使是小学生都用上了家长淘汰下来的旧手机, 智能手机新用户的增长空间相当有限; 存量用户的换机周期延长,使得市场增长面临挑战。
此外, 二手市场平台化、规范化让消费者在换机时有了更多的选择, 进一步削弱了新机市场的需求。
拔掉“钉子户”,手机品牌纷纷出招
回顾今年双十一期间手机品牌的交易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其实消费者并不“抵触”新手机,只不过是近年来逐渐走高、 近乎失控的新机价格,让大家无法像过去那样“年年换新”。另外,失控的手机价格也没有为用户体验带来实质性的提升。 举个例子:前几年手机品牌在旗舰机型中捆绑卫星通讯功能,将手机均价提升近400元,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体验过卫星通信呢?
手机厂商与其费尽心思消灭“钉子户”, 与其推出更贵的旗舰手机,倒不如回归用户,专注于价格、体验这两个用户最关心的地方。
以开头提到的苹果为例,iPhone年年一个样已经成为了“品牌特色”,那如果苹果想撬动“钉子户”,首要任务就不应该是推出又一款用起来差不多的旗舰手机, 而是想办法降低用户的拥机成本,比如提高官方以旧换新额度手机残值。
即使有AC+, 一年后旗舰iPhone的“换新残值”也要打五折。 相比之下,三星为旗舰手机提供7折回收,如果走爱回收等平台,甚至可以做到8折回购。 过低的官方残值让用户有了“不卖就不亏”的想法,也让用户心甘情愿做“钉子户”。
无论我们给手机贴多少标签,买手机、换手机说到底也就是一个消费行为。而产品卖不出去,原因无非“价格不合适”。与其在软件更新上给旧手机用户“下绊子”,以牺牲用户体验的方式“推动”用户换手机, 解决手机价格过高的的问题,用持续的系统更新培养用户的品牌认同感,再用更低的购买成本吸引用户尝鲜,这才是更符合用户期待的“拔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