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 绕开防沉迷只需4元!为何未成年人屡屡 难防住

12月22日,央视曝光未成年人通过租号绕开“防沉迷系统”冲上热搜。 记者在某租号网实测发现,支付了4元钱租用1小时后,通过客服给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直接在游戏官方App上进入游戏,整个过程不存在任何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核实验证。

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已经上线数年,为何防止未成年人“上头”却屡屡失效?

防沉迷系统已走过近二十个年头

为防止青少年沉迷手机甚至上当受骗,国内网游、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手游平台陆续推出“防沉迷系统”或“青少年模式”,限制青少年参与聊天、游戏、抽奖、直播的时间和范围。派派君梳理发现,从防沉迷系统的构想到实施至今,已走过将近二十个年头:

·2005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要求国内7家大型网络游戏运营公司预备开发防沉迷系统。2007年7月,上述7家大型网络游戏运营公司陆续安装并试运行防沉迷系统。

·2007年,政府首次出台《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明确未满18周岁的玩家将被纳入防沉迷监管范围,同时规定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

·2011年,八部委联合启动防沉迷实名验证,涵盖了所有在线网游,但忽略了正兴起的手游。

·2016年12月,印发《规范网络游戏运营》通知,手游首次被要求进行实名制注册。

·2017年7月4日,腾讯上线被称为“防沉迷”举措的《王者荣耀》健康系统规定未成年人限玩时长,不久后启动“宵禁”:至翌日8点之间,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用户将不能进行游戏。

·2019年3月,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首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2019年10月,《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工作的通知》发布,青少年模式范围进一步扩大。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明确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2024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近日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对未成年人模式建设予以具体指导。

为避开防沉迷系统,旁门左道屡现

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报告》显示,2024年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3小时以内,超八成未成年人玩家不充值或月充值金额低于30元。这说明未成年人在养成健康游戏习惯方面有了一定成果。

但是,央视的曝光也让人再次关注起防沉迷系统的漏洞,面对避开防沉迷系统的操作,各家游戏厂商也不断更新应对措施。

1、冒用他人身份验证信息登录

由于缺乏对未成年人身份的有效识别机制,未成年人可以借用成人信息绕过系统。《未成年人暑期上网行为调查报告(2024)》显示,四成青少年会使用家长账号绕开实名认证,其中三成家庭不知情。

买号、租号也是使用他人游戏账号来玩游戏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少未成年人再无游戏时间的限制。如今还有租号商家有所谓全网通用的上号器实现一键上号。未成年人还存在共用网络账号的情况,即在社交平台上寻找“游戏搭子”,多个人购买或租赁一个账号共同使用。

对此,游戏厂商也在应对措施上下了功夫。比如,在登录腾讯旗下游戏时会触发人脸识别“倒计时”弹窗。若当前账号被系统判定为疑似未成年人在使用,就会要求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人脸识别,否则账号将会被系统暂时冻结,处罚期结束后用户需要重新进行人脸验证。

对于租号行为中常见的同一账号“多IP地址登录”情况,腾讯也进一步加强了监测力度,特别针对“短时间内异地多次登录”的账号弹出人脸识别,拒绝或未通过验证该账号将被纳入防沉迷系统监管。

字节朝夕光年《航海王热血航线》则要求实名认证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想要开始游戏,需要填写监护人姓名及身份证号码。

2、通过“渠道服”登录绕过实名

除了未成年人冒用家长信息注册登录游戏,家人在旧手机遗留的身份验证也成为了绕过实名的漏洞。有受访者表示,孩子平日使用的手机是他淘汰下来的旧款手机,里面自动绑定了他的手机信息和账号。孩子通过手机厂商自带的游戏中心下载了游戏后,直接授权手机厂商账号进入游戏。还设置了免密支付,充值中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目前,市面上许多游戏都有“官服”和“渠道服”两个版本。渠道服游戏一般是从手机厂商自带的游戏应用商店下载的,其账号数据、未成年人保护标准以及服务器均由手机厂商负责。

对此,有的游戏厂商将游戏的未成年人限制从官服扩大到全渠道。比如,网易《蛋仔派对》识别机制已为小米、华为等渠道服接入AI未成年保护巡逻技术及人脸识别机制。也有厂商通过不设渠道服来加强管理,如腾讯《元梦之星》未设渠道服,游戏内完全按照统一的防沉迷标准执行。

代练市场和租号、买号一样,有专门的App、网站、店铺,还有一些游戏主播工作室等等,发单、接单供求两旺。以其中一家平台为例,10年来,已累计1亿订单交易,有300万职业代练。也有一些玩家通过个人代练充当兼职赚取零花钱。

有一些游戏代练公司作为中介盯上了未成年人,他们以另外一种绕过防沉迷系统的方式——当代练为诱饵利用未成年人接单。

未成年人又在短视频“上头”?

家长和社会刚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焦虑中走出来,又陷入了他们可能会沉迷短视频的忧虑中。如今,短视频越来越受到未成年人的欢迎,花在观看短视频上的时间逐渐增多。因为有些短视频涵盖了学习资料、科普知识、时事新闻等内容,因此家长无法武断阻止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

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短视频在青少年抽样群体中普及率高达90%,只有近二成表现出较严重的短视频成瘾倾向。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成瘾的比例并不高,但随着浏览短视频的频率与时长的增加,有家长表示担心孩子看短视频上瘾。

有学生家长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说:“有了防沉迷系统,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减少了,但新的苗头又出现了,对看短视频有些上瘾,吃饭、去卫生间,就连洗澡都拿着手机看短视频。寒暑假我不在家时,孩子很容易就会刷几个小时的短视频,这很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

抖音、快手在2019年上线防沉迷系统后,在监督中不断加码,于2021年相继宣布14岁以下实名用户已全部进入青少年模式。如果用户为14岁以下实名认证用户,打开抖音就能发现已经在青少年模式中了,每天只能使用40分钟,每天晚上10点至次日6点也无法使用。这与《王者荣耀》先前的“宵禁”类似。

“充值打赏”也需要防沉迷

父亲因9岁儿子玩网游10分钟充值6000多元而自扇耳光;6岁儿童玩手机游戏疯狂“氪金”24000多元……未成年人无序充值网游事件屡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引发无数家长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大额充值等问题的讨论和担忧。不仅如此,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主播”事件也屡见不鲜。

对此,国家和互联网协会相继出手。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5月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是国内首个针对未成年人游戏退费的团体标准,为未成年人及家长主张权益提供了规范路径,为企业响应退费诉求提供了处置模板。它还规定了未成年人消费金额管理要求。

未成年人在家长不知情情况下充值打赏,家长想要在平台申请退款也有困难,难点在于如何证明充值打赏行为是由未成年人作出的。为此,一些头部厂商做出了积极尝试。以网易旗下游戏《蛋仔派对》为例,它在全渠道接入针对高风险人群调用人脸识别的机制,全平台设置未成年人退款专属客服入口,一键禁止充值、禁止游戏功能。

针对部分高危疑似未成年人使用的成年账号,腾讯新增了“充值意愿认证”。当疑似高危账号在充值环节触发人脸识别后,人脸验证之后还需要用户朗读确认本人充值意愿。充值意愿认证的视频过程,也将用人脸识别技术持续验证是否为账号实名本人,一旦开启意愿认证流程,将无法进行人工干预和取消。

展望未来:多方应协力推动

未成年防沉迷行动,不是只用一朝一夕,一兵一卒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协力推动。

派派君发现,11月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显示,将首次探索提出分龄推荐标准。比如,在未成年人模式下,对3周岁以下、3周岁以上不满8周岁用户优先展示适龄内容。

上述《指南》对广大家长和未成年人而言,则是一份模式使用的“说明书”。家庭在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治理的地位举足轻重,此前教育部曾发出过《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积极、快速行动起来,有效预防孩子沉迷网络。信中倡导全体家长,恪尽父母责任,力行“五要”,具体包括要善引导重监督、要重表率立榜样、要常陪伴增亲情、要导心理促健康、要多配合常沟通。

此外,家庭还应积极与其他展开协同共治。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表示,在未成年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成瘾迹象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防沉迷戒断训练等外部帮助,重点在于主动出击,在了解未成年人需求的基础上与其他携手编织更为阳光、美好的上网环境。

不仅仅家长,成年人也应在为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做好自己。短视频平台曾出现过各类涉未成年人的“毒视频”:摆拍未成年人吃橡皮泥、厕所抽烟、校园约架等剧情,将儿童包装成所谓“性感辣妹”进行无底线营销;提供有偿代骂服务,传播“开盒”短视频教程;在短视频平台借“举牌”拍摄、贩卖淫秽色情制品……这些都是不利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价值观的行为。

对于游戏厂商而言,除了在防沉迷系统上加码,还应注意避免系统常用功能——人脸识别出现泄露风险,增加公众负担。如果人脸信息被窃取,不法分子可能会应用到生活中一些需要人脸识别的场景,比如银行账户开户、贷款办理等,其影响是很不可控的。

只有多方协力,结合未成年人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可行方案并积累经验,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的长效治理才能越走越远。

话题主持 | 记者 陈睿智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zsrsrpdianzi.com/keji312/16609.html
短篇动画来袭 主题2025年4月开播! 游戏王OCG 烙印
现在加水印也要耀耀领先 加上水印没赢过 赵明回应外界对荣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