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戒断 那个阳光上进的她又回来了…… 一年后 我给女儿做

作者:主创团·小番茄

女儿今年12岁,上小学六年级。

一直以来,她都是我的贴心小棉袄,性格也特别阳光开朗。

学习方面也很让我省心,每天晚上不用我催,自己就麻溜地去写作业、看书、睡觉。

可谁能料到,自从上了五年级,不知怎的,她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多,就像是被手机勾了魂儿一样。

每天写作业前,都要至少看一个小时的手机,不是玩游戏,就是看那些没营养的短视频。

甚至吃饭的时候也要盯着手机,跟魔怔了似的。

一开始我想着孩子学习压力大,便由她去了。

没想到上学期第一次期中考试,便给我迎头一击:

全班42人,她排第28!

要知道,以前的女儿几乎从未出过全班前十啊!这成绩都快倒数了,小学就没打好基础,到了初中该怎么办!

那天,我罕见地冲女儿发了脾气:

“你天天就知道玩手机、玩手机,你看看你成绩都烂成啥样了?能不能长点心?从今天开始,手机没收,你别再想碰一下!”

从那之后,女儿的确很长一段时间没碰过手机。

可她明显变得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做什么事都没有精神。

一写作业就东看看、西瞅瞅,在那磨磨唧唧,明明就几页的作业经常能磨蹭到很晚。

一说她就跟我抹眼泪,哭得梨花带雨,还说我不理解她。

我真是想不明白,这手机怎么就有这么大的魔力,把我那个阳光积极上进的女儿,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我不甘心看着女儿一直这么堕落下去,于是我开始看各种书籍、视频资料,关注教育专家,寻找解决之策。

经过不断地学习后,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女儿掉入了“多巴胺的陷阱”。

游戏、短视频这些东西之所以这么容易让孩子上瘾,是因为触发了孩子大脑内的一种神经化学物质——多巴胺。

多巴胺能够快速给大脑带来一种幸福愉悦的感觉一样,就好像吃糖一样,吃完一块,还想吃下一块。

一旦停止摄入,已经适应了高度多巴胺释放的大脑,就如同在最高处戛然而止的过山车,心情一落千丈,继而可能开始出现抑郁和焦虑症状。

一位研究短视频的神经科学家说,为研究她下载了一个视频APP ,注册为新用户,并开始观看里面的短视频。

结果一个小时后,她才意犹未尽地停下来,一脸茫然,感叹时间去哪儿了。

拼趣网(全球十大热门社交网站之一)的前总裁也坦言:白天,自己打造着让无数人为之上瘾的社交媒体;

可晚上回到家,自己却也沉迷其中,根本没办法放下手机。

成年人尚且如此沉迷多巴胺,更何况大脑发育不成熟、缺乏自制力的孩子。

一位网友就自曝:

她的小外甥刚上初中时本来成绩很好,在班级经常进前五。

结果前几年在家上网课,迷上了一款游戏。

那几个月,孩子就跟上了瘾似的,不分白天黑夜的玩。

后来回去上课的时候,他开始精神萎靡、坐不住、无法集中注意力,成绩一路下滑。

最后中考又没有发挥好,被“分流”去了一所中专学校。

长期对多巴胺上瘾,会导致部分区域的大脑灰质减少,皮质层变薄,大脑过早老化;

后果就是,孩子的专注力和记忆力越来越差,认知能力严重受损,还会影响到语言、读写等学习能力。

如果孩子落入“多巴胺陷阱”,很可能越陷越深,从此一蹶不振。

之前看过的《变形记》中,有一个来自大山的男孩高占喜。

因为深知读书的重要性,高占喜从小就十分用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直到交换来到城里,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世界上最好玩的东西——电子游戏。

倍感新奇的高占喜很快沉迷于游戏所带来的多巴胺当中,每天连门都不想出,之前那个勤快努力的孩子消失了。

万幸的是,远在深山的父亲,用一通生病的电话唤醒了他,他才终于醒悟:“我的麦子熟了,我该回家了!”

回家之后,他再也没玩过游戏,重新投入学业当中。

高考后,他成为在青海被湖南师范大学录取的两名国防生之一。

因为及时戒掉了多巴胺,高占喜才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习上,取得了好成绩。

然而,生活中很多孩子,是很难主动做到“多巴胺戒断”的,这就需要父母的干预和帮忙。

我在研究了大量资料过后,决定用以下4个步骤对女儿进行“多巴胺戒断”:

1,定好规矩

一开始,我只想着要一刀切,直接把女儿的手机给没收了,以为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可是,女儿的反应却异常消极、抑郁,实在让人担心。

所以,我决定和女儿定下一个规矩,循序渐进地来。

比如乔布斯就规定孩子们上学日的晚上和吃饭时间,禁止使用手机。

我在和女儿商量后,制定了一个清晰的规则:

周一到周五,每天可以任意使用半小时,晚上10点前必须交给家长保管。

周六、周日,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后,可以使用2小时。

规则制定好之后,就严格按照规则来执行,绝不能因为女儿临时求我多玩而心软。

2,带孩子体验真实的乐趣

平常孩子喜欢的,类似紧张激烈的游戏、夸张的短视频......越是刺激,多巴胺分泌越多,越容易产生快感,出现上瘾行为。

但是兴趣爱好、交友、运动、旅游.....这些现实中的体验,也同样可以产生多巴胺,并且是更持久,也更健康的。

女儿之前就喜欢打羽毛球,现在我每天饭前都会带着女儿下楼打半个小时;

我还鼓励她周末不要呆在家里,去找好朋友们玩;

或是陪她去附近的公园散步,去动物园游玩,去博物馆参观。

寒假期间,我还带她去了趟青海,女儿真正见识到了自然之美、世界之大,颇为震撼。

慢慢地,女儿再也不吵着要玩手机了,而是求着我买了好几本环游世界的书,说要好好研究一下,以后长大了要去各地旅行。

就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女儿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人也变得精气神十足,能量格外充沛。

3,循序渐进,奖励鼓励

戒断多巴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要指望孩子一夜之间改变生活习惯。

可以尝试设定一些小目标,比如,孩子能够坚持半个月“戒断”,给他一点小奖励。

这个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比如奖励孩子一顿大餐,买一条心仪已久的裙子。

也可以是全家一同出去郊游野餐,或者远离手机、网络,到山里看一看,听蝉鸣鸟叫,看鱼儿戏水。

平常也要多认可孩子的进步。

比如当我发现女儿写作业效率特别高时,我立刻表扬她:

“亲爱的,你最近作业完成得真是又快又好,说明你很有上进心,学习特别认真,妈妈真为你高兴!”

女儿没回答,只是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但我发现,从那之后,她写作业也愈发认真了。

4,父母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不能一边要求孩子进行多巴胺戒断,一边自己却沉迷于手机。

之前的我就是如此,那会因为每天上班都很累,我晚上回到家只想摆烂:

躺在沙发上就是玩手机,时不时检查女儿有没有认真写作业,还经常熬夜看剧。

结果女儿也觉得玩手机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有次我在催她学习时,还在嘟囔:“凭啥你能天天玩,我就得天天学习。”

清华大学学霸陈逸贤的父亲曾在采访中表示:

在孩子上高中之前,父子俩使用的一直都是老人机,没有办法打游戏,更没有办法刷剧、刷短视频。

正是在父亲以身作则下,陈逸贤学习格外专注、自律。

于是,我也决定放下手机,每天晚上陪女儿运动、读书、学习,睡前再和女儿聊聊天。

慢慢地,女儿也很少主动提到要玩手机了,每天吃完饭都会主动开始写作业,再也不用我催了。

如今,一年时光过去了。

女儿的状态也在一点点变好,每天能量满满,当初那个明媚阳光、上进好学的女儿又回来了。

感谢这次 “多巴胺戒断” 的经历,让我的女儿脱胎换骨,也让我对女儿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听过这样一句话:

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每个成年人来说,都是最大的挑战——挑战的不仅是我们的耐心,还有我们的眼界。

深以为然。

数字信息时代,电子产品注定和孩子的日常紧密相联。

父母唯有时刻警惕,尽早做多巴胺戒断,才能帮他们抵挡外界的诱惑,让他们活成乐观、阳光、充满正能量的模样。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zsrsrpdianzi.com/keji312/16836.html
至尊版新机明年 4 月前后上市 预计小米旗下 消息称某厂骁龙
燕云 公测领衔!决战MMO之巅后 六款武侠掀起第二轮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