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妻子廖静文,在河南一位书法家家里,看到了一幅字:“我不知道怎么写,只能模仿徐老师的字。”也就是说,这幅字,就是徐悲鸿的真迹,被廖静文复制了。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的书法造诣。
徐悲鸿最为人所知的,是一位兼通中西、兼通中西的艺术家。同时,他也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先驱者和创始人,对中国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徐悲鸿的字,很多人都不认识,但他的字,却是非常有造诣的,只是因为他的画作,太过耀眼,让人忽视了。
徐悲鸿是从康南海那里学来的,徐悲鸿在碑帖上打下了基础,这也是他师父的风格。此外,他在书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把画融入书法之中,可以说是一位碑帖合璧的大师。
康南海是中国书学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书家,也是最早倡导碑学的人。徐悲鸿拜于康南海为师,饱览了他收藏的书法、碑帖,开拓了他的视野。
同时,他以康南海为师,博览群书,博览群书,精研《经石峪》、《张猛龙碑》、《爨龙颜碑》、《石门铭》等碑刻,为以后的碑刻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徐悲鸿的字也是从一块鲜为人知的石碑《积玉桥刻石》中得来的。民国时期,安徽全泉椒积玉桥在对桥基进行清扫时,曾在桥石间发现了许多残缺的文字,每一块都有1000余字之多。字体奇特,气势雄伟,据考证为六朝遗迹。
徐悲鸿的高徒沈左尧说,他曾见过徐悲鸿桌上的《积玉桥刻石》,虽然只有寥寥几个字,但仍能辨认出其中的笔迹。徐悲鸿对此帖十分重视,经常阅读,临摹。
在欣赏徐悲鸿的作品时,都会被他那股扑面而来的碑帖艺术氛围所打动,赞叹他的碑帖造诣之深厚,赞叹他的书卷气息之浓郁,佩服他那行云流水般的情趣。
他所留下的书法,大多是碑体的行楷,方而圆,取《爨龙颜》之豪放,《石门铭》之开,《经石峪》之厚,《积玉桥字》之厚,康有为,赵之谦,于右任之雄浑,飘逸飘逸,飘逸飘逸。
他的书法体宽博瘦,字以气为主,古拙有力,古朴苍茫;小楷清丽秀丽,力透纸背,顾盼含情,遒丽自然。他的文字和笔迹都很潇洒,颇有鲁迅的风范,一股金石之气跃然纸上。
徐悲鸿的书法确实具有六朝萧散、旷达的特点,他的“行书”字,笔力苍劲,苍劲有力,给人一种饱经沧桑,超凡脱俗的感觉。
相比起康南海的书法和骨骼,徐悲鸿的书法风格,却不是那种“刚硬”的风格,而是一种内敛的风格,用一种内敛的方式,来消解他的刚猛,让他更多的是一种内敛的气质。这怎么可能是画师的作品?很显然,这是一个可以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
徐悲鸿的书法,在普通书法爱好者看来,谈不上漂亮,也谈不上漂亮。然而,书法之美也分多种类型,如饱学之士的书韵,出尘的山野之气,穷人家的率意恣肆,皆可归入书法之审美之列。
徐悲鸿的书法,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他的字迹,没有任何的做作,也没有任何的做作。20世纪的书法史上,能像徐悲鸿这样纯真无邪的人,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