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重庆江北区民政局门前,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填写结婚登记表。82岁的邱云和80岁的刘泽华相识仅三个月,但他们都觉得找到了此生最后的归宿。
"你看我这字写得歪歪扭扭的。"邱云握着钢笔的手微微发抖。
"没事,慢慢写。"刘泽华在一旁轻声安慰道。
邱云认真地在表格上写下自己曾用名时,刘泽华的目光突然凝固了。她颤抖着手指指向那几个字:"邱……邱大明?"
邱云抬起头,诧异地看着刘泽华:"你怎么知道我以前叫这个名字?"
刘泽华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我的曾用名是李德芳。"
一瞬间,时光仿佛倒流了近90年。
1936年的四川宣汉县,19岁的邱大明刚刚参军入伍。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他在街边的小铺子里买东西时,遇见了正在帮忙照看店铺的17岁姑娘李德芳。
"小姐,请问这个多少钱?"邱大明拿起一块手帕问道。
"两分钱。"李德芳细声细气地回答,脸上泛起红晕。
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开始了他们的故事。每逢休息日,邱大明都会来到小铺子,买些不值钱的小物件,就为了多看李德芳一眼。
两个月后,他们秘密订婚了。因为当时部队规定现役军人不得结婚,两人只能偷偷地在月下完婚,连张照片都没留下。
婚后短短四个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邱大明必须跟随部队奔赴前线。
"德芳,等我回来。"临行前夜,邱大明紧紧抱着妻子。
"我会等你的,一定要平安回来。"李德芳抹着眼泪说。
在上海淞沪会战中,邱大明经历了生死考验。一颗子弹射中了他上衣口袋里的银元,救了他一命。那是李德芳给他的一枚银元,她说这是她的全部积蓄,要他平安回来还给她。
长沙会战后,邱大明身受重伤,被送往后方医院。康复后,他立即回到宣汉县寻找李德芳,却发现她早已不知去向。
"听说她随着难民潮走了,后来得了瘟疫死了。"邻居这样告诉他。
邱大明心如死灰,在战后娶了另一个女子为妻,生儿育女。
1950年代初,政治形势风云变幻。邱大明因曾在国民党军队任职,不得不隐姓埋名。他打了一辈子仗,本想着和平年代能够过几天安生日子,命运却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那是个寒冷的冬夜,邱大明正在煤油灯下翻看着一张泛黄的票据,上面写着"永记杂货铺"几个字。这是他和李德芳相识的那家小店,这张票据是他买下第一块手帕时留下的,一直被他贴身收藏。
"大明,你快走吧!"邻居老王匆匆跑来,"他们查到这里来了!"
邱大明来不及多想,抓起早就准备好的包袱就往外跑。夜色中,他的背影显得那么孤寂。从那天起,他化名邱云,开始了逃亡的生活。
白天,他在工地上做苦力;晚上,蜷缩在狭小的地下室里,靠着一盏昏暗的灯泡照明。那个时候,他常常想起李德芳,不知道如果她还活着,看到自己这个样子会作何感想。
1954年的一个清晨,当邱云正在工地搬砖时,几个人突然出现在他面前。
"邱大明,你还是被找到了。"他没有反抗,平静地戴上了手铐。
入狱后不久,他的第二任妻子便送来了离婚书,带着孩子改嫁他人。那些年,牢房里的日子异常难熬,但更让他痛苦的是,当年那个温柔的李德芳,真的已经随着战火消逝了吗?
而此时的李德芳,早已改名刘泽华,在重庆这座城市艰难求生。战乱中,她随着逃难的人群辗转到了重庆。为了活下去,她什么活都干过:缝纫、洗衣、看护病人。
那些年,她经常会梦到邱大明。梦里,他们还在宣汉县的小镇上,邱大明穿着笔挺的军装,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问她:"小姐,这块手帕多少钱?"
1979年,政策松动,邱云重获自由。他第一时间回到了宣汉县,想要寻找关于李德芳的蛛丝马迹。但是,故乡早已面目全非,曾经熟悉的街道变得陌生,永记杂货铺也不知何时倒塌了。
他找到了当年照看过李德芳的张婆婆,老人已经九十多岁了,耳朵有些聋。
"德芳?"张婆婆努力回忆着,"那时候多乱啊,听说她跟着一批逃难的人走了,有人说看见她在路上得了瘟疫,怕是……"老人叹了口气,没有说完。
邱云的心彻底凉了。他在宣汉县待了一个月,走遍了每一个可能的地方,最终还是放弃了。此后,他在重庆江北定居下来,靠着微薄的低保度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老友李大爷突然来访。
"老邱啊,我给你介绍个老伴吧?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了,互相有个照应。"
起初,邱云并不愿意,但经不住李大爷的软磨硬泡,还是同意见上一面。
在社区活动室里,他第一次见到了刘泽华。她头发已经全白了,但那双眼睛却莫名地让他感到熟悉。两人相谈甚欢,都觉得对方特别投缘。
三个月后,他们决定结婚。在民政局填表的这一天,邱云心里莫名地感慨。他看着身边的刘泽华,觉得她好像年轻了许多,跟记忆中那个永记杂货铺的姑娘越来越相似。
当他在表格上写下"曾用名:邱大明"的时候,忽然听到身边传来一声轻响。刘泽华手中的老花镜掉在了地上,她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几个字,整个人都在发抖。
"你……你是邱大明?宣汉县的邱大明?"刘泽华的声音带着哭腔。
邱云愣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认识邱大明?"
刘泽华颤抖着从包里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