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城市生活 酒仙桥 拓片

城市拓片是一种通过手工拓印记录城市纹理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再现物理空间的细节,更是重构人、环境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承载了独特的文化意义。

北京酒仙桥,从“一五”计划时期的电子工业基地,到如今798艺术区的前身,见证了新中国工业发展与社区变迁的独特轨迹。

11月17日,酒仙桥原电子工业基地的工厂居民社区内开展了一场行走拓片活动——艺术家王一玮带领15位参与者学习了拓片技艺,清华建筑系博士生大花介绍了社区的历史背景与建筑特质,参与者们通过与上海社区更新和成都公共空间的对比观察,深入探讨社区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本期回顾,我们邀请活动主办方龟力空间分享对城市以及对人与城市关系的观察。

(本期主持:刘懿琛)

近期回顾

“很多时候当你生活在其中,不会去了解周围的地点和故事。离开酒仙桥又重新搬回来之后,我才真正重新开始认识这个地方。但这个地方很快又不能让我继续去了解了,它马上要消失了”。

以上讲述来自在酒仙桥老街坊出生长大的Ting(根据当事人要求化名)。Ting的爷爷奶奶曾是酒仙桥地区原电子工业基地的工人,他们的青春在这里度过,基因在这里延续。到了Ting这一代人,随着酒仙桥板块旧城改建项目的推进,注定要见证这段历史的消逝。

酒仙桥行走

拓片记录酒仙桥前世今生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建了酒仙桥电子工业基地,随后建成的738、718、774等“7”字开头的工厂都属于这一基地。大名鼎鼎的“798”就脱胎于原718厂的三分厂,酒仙桥老社区正是798的前世今生。

作为798艺术区近在咫尺的“附近”,酒仙桥老街坊不但浓缩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的工业历史,也预示着一座城市在不同时代发展会遇到的困境和转机。本次工坊组织在北京生活工作的参与者一起用拓片的形式记录这段历史,既是对历史的追溯和回顾,也启发着我们对自己所在社区的“附近”进行重新的思考与探索。

艺术家王一玮为本次工作坊选择了拓片作为体验媒介,她说“拓片是古代的摄影”,通过拓片这一媒介,观看的对象被1:1复制到纸上。而拓片完成后纸上的空余处又可以继续创作,既可以物理上真实“触摸”到社区的每处细节,又能方便每位参与者在创作中讲述自己的故事。

行走拓片工坊正是王一玮在龟力空间的个展《缀段耳语》的延伸活动。展览上,散步般的氛围全程贯穿文字与图像。艺术家王一玮用自己收集的“老照片档案”与精心编织的饱含传说、怪谈、个人回忆、想象的文本,创造出一个当代的西南地方志,一个专属个人的“心理地图”。

活动现场

参与者拓片

不一样的地方志

线下活动中,随着导览和拓片的展开,酒仙桥的地方志也逐渐浮出水面,在新的讲述中有了不一样的面貌。导览大花提到,酒仙桥地区是国内最早实现“职住平衡”的社区,工人们就居住在离工厂不远的“居民福利区”,也就是各个“街坊”内。不但上下班非常方便,而且学校、电影院、俱乐部、饭堂都在社区内,配套设施很健全。

兆维集体宿舍大楼

酒仙桥的十几个老街坊自建成以来就有着一股浓浓的“异乡”气质。电子工业区的工人由全国各地不同省市分配而来:一大群20多岁的年轻男男女女,带着“南腔北调”汇至北京。他们的生活与悲欢离合集中在这里,成长经历与胡同里长大的“老北京”截然不同。Ting的爷爷是北京人,奶奶是无锡人,奶奶曾经是兆维738厂的工人。然而几十年在北京与北京人一起的生活依然没有改变奶奶的无锡口音。她在社区里还见过一位90多岁的老人,来京70多年依然保留着自己的乡音,讲述着第一代“北漂”来处的故事。

这种相对于北京胡同文化的“陌生感”还体现在社区建筑的风格特点上。北京在城市建设初期对标莫斯科,酒仙桥街坊的修建也参考了苏联的建筑设计。比如七街坊的居民楼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非常突兀地安了一个坡度很大的屋顶,显然是从苏联生搬硬套而来,不符合北京地区的实际降水量。一些房外精致的小阳台,随处可见的红砖也是酒仙桥街坊的一大特点,因此这一片区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小俄罗斯”。即使街坊在上世纪6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经过几次扩建,也依然沿用了一样的红砖建筑材料。

坡度很大的屋顶

就连地名“红霞电影院”的“红霞”二字也取自圣彼得堡的红霞工厂。红霞电影院在上世纪60年代改建自738厂的职工饭堂,旁边还有红霞俱乐部和舞厅。在Ting的童年里,学校就经常组织到电影院看电影或是举办六一汇报演出。虽然那时的放映效果并不好,但这段回忆也随着去年红霞电影院及周边建筑的完全拆除被尘封。拆除前,电影院依然承担着为退休职工等提供福利电影票的职能。而在红霞电影院不卖票的日子里,售票亭也成为周边社区的彩票贩售点,吸引着Ting的爷爷和其他人去买彩票。

红霞电影院已经拆除,剩下这个打卡牌子

重构人与社区关系的思考

长达两小时的行走和拓片,分成小组的伙伴们在不一样的路线中体验到不同的视角与观察。有的小组将车轮印拓在宣纸上象征“长河”,其他的图案沿着“河流”构成了一幅合情合理的酒仙桥“山水画”;有的小组用随处可见的图案元素编织出大院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还增加了一位在“自来水厂”上班的情敌;有的小组用常见的标语和字样解构出当代的叙事宣言;而Ting所在的小组则拓下了“兆维集团集体宿舍大楼”的牌匾,作为对家族长辈的青春记忆的追忆和见证。

拓片作品

来参与活动的小周曾在上海拍摄过待拆迁社区,她分享道,不同城市待拆迁建筑的风格截然不同:上海老闸北、普陀、杨浦等地多是居民搭建的棚户和平房,风格野蛮生长;而北京酒仙桥地区等待拆迁的社区则曾是国家整体规划的一部分,社区整齐划一,但也早已走向老化和破旧。成都长大的王一玮则提到成都是个很像郊县的大城市,公共区域与社区很难完全分开。还有人发现在酒仙桥的行走过程中,总能看到当地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重构——他们通过从自己家拿出椅子等方式,重新定义和规划了社区的公共空间。

在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地区,人与社区的关系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一栋栋高楼和小区的建起,许多记忆中的地点正在消逝,一同被埋藏的,是一段段充满人情味的历史和地方志。好在,城市更新与改造的过程中,许多过往的社区文化也得到了更新换代。有些人情味和老传统不免会流失,但那些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特质又注定得到加强或者重构。正如曾经的电子厂,已经摇身成为艺术园区。

记录人与社区的关系,不仅是对历史的温情回忆,也是对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反思:思考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社区,才能承托起个人居住体验之外的心理情感与群体连接;才能为一座城市留下值得继承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

(图/文 张盈,龟力空间运营总监;大花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周主题推荐

书|《走进中国城市内部:从社会的最底层看历史》

作者结合微观历史的方法和大众文化理论,通过探讨西方思潮与本土文化、精英阶层与底层民众、国家权力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多重冲突,全面展现了中国城市内部社会变迁的复杂图景。

书|《跨越边界的社区》

该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城市化与流动人口的经典之作,聚焦北京“浙江村”这一特殊的流动群体聚集地,详实记录了其三十余年的发展轨迹。作者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以同乡身份深入“浙江村”,通过日常行为、关系网络和历史叙事的视角,呈现了“浙江村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逻辑。

影|《宇宙探索编辑部》

《宇宙探索编辑部》以荒诞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与执着的故事。通过一群边缘化的小人物视角,因为一个疑似宇宙深处的信号而踏上寻找外星人的旅途,不仅展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浪漫想象,更映射了在日渐现实化的社会中,那些仍怀抱理想主义者的困境与无畏。

影|《新星》

曹斐的《新星》是一部以科幻为外壳,融合电影与装置艺术的作品。作为2020年第十四届FIRST影展的开幕影片,它打破了传统电影的叙事结构与表现形式,更像是一场以镜头记录下的艺术实验。影片通过舞台式的场景布置、象征性的符号堆叠以及概念化的情节设置,模糊了电影与影像装置之间的边界,试图挑战主流电影的叙事逻辑与工业化生产体系。

影|《红霞》

艺术家曹斐以北京酒仙桥地区为切入点,生动再现了新中国电子工业的辉煌历史以及这一工业基地的兴衰变迁。影片通过对红霞影剧院、738厂和774厂等地标性符号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热情与充实的文化生活。通过采访退休工人、影剧院经理以及建筑师、摄影师等,重建了这个消失社区的口述史,展现了工业化遗产的独特价值与社会变迁的深刻影响。

王一玮:缀段耳语 Episodic Murmuring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行走活动 从塔影到滨江秀带

上海·行走活动 上海墨迹——老城厢寻踪

上海·讲座 走在城市边缘——上海野生动物保护10年

上海·展览 追忆那个天真时代——致敬2000年代顶层画廊的上海派对摄影展

上海·展览|杨泳梁个展:平行大都会

上海·艺术导览 穿梭画中,邂逅上海

上海·展览 镜中行旅

上海·展览 玛塔·库索拉个展:不要踏入同一条河流两次

上海·展览 梦游宇宙:探索无限

北京·读书会 跟契诃夫练习一门手艺

北京·展览|刘商英个展:绘画与游荡

北京·展览|重构

北京·展览|野生现场

成都·圆桌讨论|城市怎么更“长寿”

成都·展览 一天的四季 Four Seasons in One Day

杭州·城市漫步活动|Citywalk探寻:跳动的城市脉搏

杭州·展览|金家骥从艺75周年中国画作品展:复归于朴

南京·博览会|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苏州·展览|一倍速播放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直播|重庆工作研究所直播项目:重庆漂移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 本文地址:https://szsrsrpdianzi.com/kuaibao/13062.html
2024年上海市建筑学会学术年会·长三角建筑学会联盟年会暨上
众行致远 从蓝图到现实 习近平主席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