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联合国世界儿童日,它是联合国发起的纪念日,以促进儿童保护、福利和教育等事业发展,号召全世界人民给予儿童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儿童更多关注。今年的主题是:倾听每个心声,点亮儿童未来。
近年来,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儿童友好”原则在家校社共育中的重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的解读,学习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
坚持“儿童友好” 做好家庭教育
孙云晓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
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父母该怎么做?我给父母们提出三个“一”:坚持一个原则,提升一个认识,掌握一种方法。
家长可坚持一个原则,即 儿童友好是家校社共育的根本原则。
2021年9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文件开篇即指出:“儿童友好是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显然,儿童友好既是城市建设的指导方针,也是家校社共育的根本原则,甚至是第一原则。
要做到儿童友好,就要理解儿童的特点和需要,要知道儿童虽然弱小,但也是一个权利的主体,是受特殊保护的人,是具有巨大潜力和希望的人,是具有个性差异并需要被尊重的人。比如孩子四五岁了还被喂饭,就是对孩子自主权利的一种剥夺,因为许多一岁多的孩子都可以自己吃饭了。自己吃饭会让儿童更自由、更自信,然而许多大人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生活中这类对儿童不友好的现象比比皆是。
家长需提升一个认识,即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生活教育。
家庭教育本质上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最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教育。但现在,很多家庭都过于注重知识,对孩子没有及时进行好的生活教育,甚至把生活教育的时间挤压得极少,这导致孩子的成长有重大缺失。
关于生活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了完整系统的理论支撑。
很多忙于孩子学习的父母可能会说不知道如何进行生活教育,其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特别丰富。比如,都说民以食为天,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生活中的食物,因为食物来源于大自然,这就会让孩子产生好奇心,激发孩子对自然的敬畏,从而更加喜爱、珍惜食物,学会做饭。这样,孩子就会热爱生活,这是他生命的基础,也是了解世界的基础。
生活教育的原则是不仅要熟悉生活、热爱生活,也要反思生活、批判生活、引领生活,这个引领就是以儿童友好为根本的原则,即什么样的生活是有利于儿童发展的,什么样的生活是不利于儿童发展的,这个原则就是一个坐标。
家长要掌握一种方法,即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成就幸福人生。
我认为儿童良好品质的培养如果不能落实到习惯上,就等于空中楼阁。品质只有外化为像每天要刷牙、洗脸这样自然而然的习惯之后,才会更加稳定和牢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习惯的培养绝不只是单纯的行为训练,它应该注重三个环节:一是认知层面,孩子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和该怎样做,它的价值在哪里;二是情感层面,孩子要有兴趣和动机学习,要有主动性;三是行为层面的训练或者要求。这三个环节是密切关联的,只有在认知层面上了解习惯的重要性,才可能产生主动性,所以也会更容易接受行为层面的训练。
那么在家庭中
我们还要特别注意
孩子的心理健康
而寻找到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尤为重要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部分原因
一、生理因素:
包括遗传、孕期卫生及生理疾病等因素
儿童受到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可能导致身心发展异常,同时,母亲孕期的卫生情况(如,孕期营养、孕期服药、生产过程等)会对胎儿的脑发育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当孩子的身体生病或受外伤,也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二、社会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
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学校教学氛围、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同辈群体关系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警惕孩子的5个变化
1.生理变化
发现孩子出现不想吃饭、暴饮暴食、吃完又吐,失眠早醒、内分泌紊乱等情况。
2.情绪变化
发现孩子由活泼开朗变得多愁善感。
3.行为变化
发现孩子行为与此前明显不同。
4.学业变化
发现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听不进去。
5.人际关系变化
发现孩子没有朋友,或同学关系发生明显变化时,要重点关注。
如何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
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才会逆反,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引导孩子认识情绪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情绪波动。家长应引导孩子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教会他们通过深呼吸、画画、写日记或与家人分享等方式来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每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何积极应对。
引导孩子多运动,享受快乐、建立自信
运动真正传授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同时还可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具体的运动项目对孩子来说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迈开腿,让身体和大脑活跃起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运动也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宣泄渠道,放松身心,让孩子的大脑远离生活的压力,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紧张。
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过分攀比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父母和老师不要总拿孩子之间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经常给予孩子表扬与肯定
在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家长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及时给予孩子不同形式的表扬与肯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有父母的支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允许孩子犯错
老师和家长要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段普遍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
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编辑:杨旭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